1944年存在主義者沙特說了一句悖論:「被德國佔領時,是我們最自由的時候。」他想表達的意思大抵是佔領時期那樣極端的社會狀態,個人選擇有可能導致死亡,於是每個人才真正體會到所謂自由究竟是什麼意思。」字面上的意義不難明白,實際意義今天才感覺到。
被大小監獄囚錮之時,何嘗不是我們情緒最敏感、最豐富的時候:憤怒時暴露出尖銳的牙齒;恐懼時瞪大茫然的眼睛;緊張時口鼻急速的喘息;痛苦時肌肉的繃緊痙攣;饑餓時腸胃轆轆的絞動,以致亢奮時不可遏止的慾望。總之,囚錮的是身體,囚錮不了的是情緒。
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一下子在監房亂竄,囚人要守住情緒,才能守住一切。
| 內容節錄 |
序
坐監指南
横逆風雨來,戴返個頭盔:我寫《坐監情緒學》,不是要將囚錮生活簡化為一種方程式,或一本坐監指南,以為只要按部就班去做,就可以熟能生巧,化險為夷。
我不是坐監專家,也不信坐監指南。世界上,從來不是先有了坐監指南,才有了囚人;而是先有囚人,才有了坐監指南。更正確的說,是先有了人,先有了人在囚錮生活中的感覺,然後才有了坐監指南,才被歸納成坐監專家。
坊間的確有些坐監指南,以管方口吻,請囚人盡快進入角色,規行矩步;有的是識途老馬,指點囚人要一眼關七,在龍潭虎穴遊刃有餘;有的是生命導師,教囚人發憤圖強,反敗為勝;有的慈悲為懷,向囚人傳授「無常」、「放下」、「空寂」的禪念;有的則是健身教練,訓練囚人在「百無一物」下,操出六塊腹肌……我看到了紅花綠葉的點子,差不多可以裱成一幅完整横幅,十分精彩。
不過,我的《坐監情緒學》不屬此類。它並非坐監指南(An A-Z of Prison Life),而是一場厄困的來臨如何改變我觀看自己與觀看世界的方式,如何讓一場囚錮,變成一個修練場,真真實實地、刻骨銘心地:把自己修練了一回。
它像是一塊石頭丟進池水,在讀者心中成漣漪,每個人升起專屬於自身的感悟。他日你我有緣相聚,可以互相拍拍肩膀,一個字也不必說,一切早已到超出語言表達的範圍。
作者簡介 |
邵家臻,人稱亞臻,立法會(社會福利界)前議員、前囚權組織「石牆花」發起人、香港浸會大學社工系前講師、前社工復興運動發起人、前前線社工、前專欄作家、前電台節目主持人、前New Balance鐵粉、前貓奴、前羽毛球球手……前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。
近作為《石牆生花:坐監記及其他》(山道文化,2021年)。
Source 資料來源:HeadHole
Reviews
There are no reviews yet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