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傑森代表新加坡1950年代典型的英校生:名校出身、專注課業、漠視政治,學成後當上公務員。而他偏偏愛上了華校生秀麗。後者懷著改革社會的信念與理想,滿腔熱血投入抗爭運動。福利巴士工潮爆發,讓來自截然不同世界的兩個青年結成姻緣;可是秀麗卻在一次逮捕行動中被迫倉促逃亡,留下丈夫和一對雙胞胎初生寶寶。秀麗最終走入森林加入馬共遊擊隊,投身反殖鬥爭。傑森則在秀麗不告而別後帶著不解和背叛鬱鬱過完下半生。
另一人物是南德,父親在峇冬加裏大屠殺中遇難,他與母親及村內其他婦孺遭英軍連夜遷至新村士毛月,在戒嚴時代的嚴格管控和恐懼氛圍中長大。南德成年後到吉隆玻當修車廠學徒,大屠殺的陰影與新村的成長經歷卻讓他在大都會中感到迷失疏離。偶然間在一場文娛晚會上與逃到吉隆玻的秀麗相識,深受她的理想所感染,放下對母親的牽掛,毅然追隨秀麗加入馬共森林遊擊隊。
作者程異以溫和寫實淡定的筆觸,透過社會各個典型的平凡小人物的生活、情感與理想,以及人物之間的互動與牽系,情節安排引人入勝,通過多重面向勾勒出新馬社會面貌,細緻的敘述橫跨數十年的時代故事,同時彌合英文教育社群與中文教育社群之間的鴻溝,為中文讀者開啟新視角。
程異曾憑長篇小說《緊急狀態》原著 State of Emergency 贏得2018年新加坡文學獎英文小說大獎。
“在我看來,《緊急狀態》是一部很具寫作者野心的作品 ,它不止想呈現出一個複雜成熟的故事,也不止刻畫出一群再難被歷史複製的人物,而是試圖借由這個故事,努力厘清今日身處亞洲與西方世界、歷史與未來的雙重交界點,我們如何看待自己的位置。”—— 陳思安
“程異生於七十年代後期,因為不曾身處於轟轟烈烈的新馬左翼鬥爭浪潮中,反而讓他更能將視角拉遠,從抽離的角度回望這段歷史。所以,他的作品裏沒有歌功頌德的英雄式崇拜,少了悲情與怨憤;宛如一股清流,用極其溫和寫實淡定的筆觸,反倒讓歷史的傷口借著強烈反差更加直錐人心。” ——林琬緋
“通過刻畫親情、愛情、革命,以及社會正義對人物的召喚和為難,整部小說不斷為讀者創設認同的考驗,更迫使對新馬有情感牽念的讀者自省:倘若被捲入動盪詭譎的時局,自己會如何抉擇或自處?面對島國日益失衡的話語競逐,我們該怎樣在強勢的論述中尋找縫隙,打造個人對歷史的獨立認知與判斷?”——曾昭程(新加坡國大中文系助理教授),《歷史記憶告急書》
“這部以大時代、大歷史為框架的作品,處處展現出國家、社會與個人之間互為牽動的關係,而其中人物的情感流動,也充份反映了新馬兩地這半世紀以來的軌跡與面貌,細膩之餘,無不蘊含衝突。……主流媒體相繼刊登書評,也給予作者相當高的評價,甚至稱之為當代探討‘緊急狀態’時期最好的新加坡小說家之一。”——陳丁輝(新馬歷史學者),《獻給土地的青春歲月》
作者簡介
程異 (Jeremy Tiang),新加坡譯者、編劇、小說家,現居紐約。2022年普林斯頓大學駐校翻譯家、國際布克獎評委。2018年憑英文長 篇小說 State of Emergency 獲新加坡文學獎,2016 年憑 短篇小說集 It Never Rains On National Day 入圍新加 坡文學獎決選。他也積極投入文學翻譯,譯過逾三十部中文 作品,包括英培安、海凡、尤今、張悅然、雙雪濤、顏歌、 劉心武、駱以軍等作家的小說;2023年英譯中國作家鄒靜之小說作品 《九棟》入圍國際布克獎的長名單。近期與 Kavita Bhanot 博士合編 Violent Phenomena: 21 Essays About Translation。他的翻譯實踐延及戲劇,曾英譯魏於 嘉、沈琬婷、陳思安等編劇的創作。程異的原創劇作則有雙語劇 《Salesman之死》 ,英語劇 A Dream of Red Pavilions(改編自曹雪芹 《紅樓夢》)、The Last Days of Limehouse。
譯者簡介
林琬緋,新聞工作者,也從事翻譯。近期譯作是《飛虎情緣 ——何永道回憶錄》,曾參與建國總理李光耀系列書籍與節 目中譯,如《李光耀:新加坡賴以生存的硬道理》、《李光耀 觀天下》等,也是新加坡第二任總理吳作棟兩部傳記《高難任 務》、《登高望遠》譯者。出版過個人文集《告別臺北·回 家》。 曾任《聯合早報》駐臺北特派員、報業傳訊優頻道新聞主播; 現任《聯合早報》數碼內容執行編導。
陳思安,作家,戲劇編劇、導演,譯者。出版短篇小說集 《體內火焰》、《活食》、《冒牌人生》等。譯作《詩與歌:帕蒂 ·史密斯詩歌選1970-2015》。
Source 資料來源:城市書房
Reviews
There are no reviews yet.